他读书,每天都要去摆摊卖甜酒,虽然辛苦,但父亲却从不抱怨。如今,父亲已经不在人世,但那份浓浓的父爱却永远留在了他心中。想到这里,陈澄的眼眶渐渐湿润,泪水模糊了视线。
原来,陈澄小时候家境贫寒。父母在国营棉纺厂破产下岗后,找不到工作,便开始制作甜酒出售。由于租不起店面,父亲只能骑着三轮车在街上叫卖。幸好母亲酿制的甜酒继承了奶奶家传的秘方,味道独特,因此收入尚可。然而,大三那年,父亲在卖甜酒时遭遇城管追赶,慌乱中不幸撞上出租车去世。
陈澄问何芸,是否认识陈知县。 何芸笑着回答:“我整天忙于做甜酒生意,攒些嫁妆钱,哪有时间看电视,管他什么知县不知县的。”陈澄有些尴尬。当知县已逾五年,却还有人不认识自己。 他好奇地问:“既然您不认识知县,为何挂这个招牌呢?” 何芸小声神秘地说:“这是我哥建议制作的广告牌。有了知县这块金字招牌,城管不敢管,路过的人即便不买甜酒也会多看一眼。”
陈澄心中既觉得好笑又感到心酸。笑的是何芸利用知县的名义做广告,酸的是底层百姓生活的不易。陈澄称赞何芸很会做生意。 何芸叹气说:“这两年疫情太严重了,很多工厂都关门大吉,我大学毕业后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。不寻找出路怎么行呢?”听到这话,陈澄愣住了许久,随后他让何芸拿出一支毛笔,在“知县的铺子”招牌的下角写下了“陈澄”两个大字。何芸疑惑不解地看着他,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。陈澄告诉她,只要把这个招牌拿给何生看,他就会明白其中的含义。
次日清晨,阳光洒满了整个县衙,陈澄早早地来到了办公室。他坐在办公桌前,目光凝视着窗外,思考着如何更好地推动县城的发展。突然,他想起了昨天与何芸的对话,心中涌起一股责任感和使命感。于是,他决定将姚超叫来,一同探讨这个问题。
姚超很快就来到了办公室,陈澄微笑着请他坐下,然后开门见山地说:“我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思考,有一些关于我们县城